加工路徑編程與前置作業須知

加工路徑編程基本概述加工前置作業須

  1. 應避免切削方向的突然變化,造成局部刀具路徑的過切而造成刀具或設備之損壞。

  2. 應保持刀具路徑的切削平順,避免突然加速或減速。在角落區域,要盡可能的採取圓弧化的加工路徑。

  3. 刀具路徑的進退刀方式最好採用斜向下刀或圓弧進退刀,或以外部進刀為原則,應避免垂直下刀直接切削工件材料,否則將造成加工刀痕頓點的產生。

  4. 考慮刀具的切削負荷與極限,應避免全刀寬切削,以及視程式的加工區域及深度而分長刀具或短刀具。

  5. 盡可能使用連續的刀具路徑,避免分區域做加工,以減少提刀次數與路徑的重疊刀痕。

  6. 避免材料切除率的突然變化,盡可能地保持切削深度一致。殘留材料不能大於指定極限,做中、精銑加工之前,應先做角落移除殘料,以減少切削時的負荷。若沒有事先做清除角落的餘料,當刀具負荷大時,容易產生偏擺現象甚至會發生過切。

  7. 刀具路徑盡可能以均勻的切削量和切深,建議可使用多刀刃的刀具做加工,可提高表面的加工品質。

  在加工編程中,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且正確的加工順序。往往遇到的問題大多源自於加工方式的使用順序,而非加工型式本身的選擇。儘管CAM軟體在自動化水準上不斷提升,但它無法取代使用者對於加工零件和加工順序的深入理解和經驗。在這裡我們無法詳細討論如何安排加工方式的使用順序,但只要掌握基本的加工觀念和原則,考慮欲切除的材料、上下工序之間的刀具路徑以及刀具的負荷情況,就能夠選擇適合的加工方式和順序。同時,遵循前述的加工觀念要點,並進行充分的練習,就能夠實現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加工程式,達到理想的加工效果。

1-1 彙整加工前置作業須知

  • 材料的大小

  • 材料的材質種類

  • 使用的刀具條件

  • 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

  • 加工的座標原點與基準面

  • 夾持方式/擺放的位置與方向

  • 機台條件(主軸轉速/進給/行程)

  • 控制器的類型(有無高速高精功能)

  • 切削冷卻方式

 

補充說明:

模具表面精度要求供參考

表面光潔度:

  • 一般模具粗糙度要求 Ra 1.6~3.2 µm

  • 消費型電子產品 Ra 0.2~0.4 µm

  • 車燈 Ra 0.3 µm

  • 壓鑄模具 Ra 0.4 µm

  • 衝壓模具 Ra 0.4 µm

  • 鍛造模 Ra 0.4 µm

精度要求:

  模具精度要求的最高地方通常是需要裝配的型腔、導柱面、靠破面和合模面,而不是成品面或外觀面。

  • 大型模具精度要求01 mm以上

  • 小型模具要求 5 µm以下

  • 消費型電子產品 2~5 µm

  • 光學模具 1 µm

About the Author

You may also like these